母基金已經成為私募股權投資市場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隨著十余年的發(fā)展,母基金的整體投資流程的規(guī)范化顯得至關重要。通過合理規(guī)范的投資流程,可以有效的篩選子基金管理人,并可以在關鍵節(jié)點進行風險控制。
投資流程管理機制
母基金管理人通常會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嚴謹且切實可行的基金投資流程。母基金管理人內部應制定相應的《投資流程管理辦法》作為整個母基金投資流程的指導文件。在《管理辦法》中,應約定從項目獲取到基金最終繳款中對應的關鍵節(jié)點和關鍵人物,明確相應負責人,并在實際操作中落實到位。從關鍵節(jié)點來看,《管理辦法》應明確母基金投資的各個關鍵節(jié)點,如:子基金獲取、子基金初篩、立項、盡調、投決等。從人員分工來看,《管理辦法》應明確投資經理、投資總監(jiān)、風控人員、投委會成員以及外部第三方中介機構相應的職責和參與節(jié)點。從流程文件來看,《管理辦法》應明確不同關鍵節(jié)點應產出不同的流程文件,如:《立項文件》、《盡調報告》、《法律盡調報告》、《風險評估報告》、《立項會會議紀要》、《投決會會議紀要》、《投決報告》等。具體投資決策流程如下:

子基金獲取、初篩、立項
子基金獲取通常為整個投資流程的第一步。母基金通過各種方式獲得子基金相關信息并根據相應內容作出初步判斷。對于市場化母基金來說,通常項目獲取主要通過投資經理與各個子基金管理人溝通,獲得子基金募資信息,并其提供的募資文件(募資說明書或募資說明PPT文件)獲得有用信息幫助其初步篩選。一般來看,市場化母基金一方面通過其自身資源獲取信息。初篩過程中通常會參考如融資中國榜單等第三方行業(yè)榜單的排名作為篩選依據。而政府引導基金多通過公開申報的方式吸引子基金申報。在復核引導基金管理辦法相關資格要求的前提下,子基金可以通過初篩。通過初篩后,投資經理應準備相應的立項報告并組織召開立項會。通過立項會的子基金即可進入盡職調查環(huán)節(jié)。
盡職調查
通過立項會的子基金即需要進入盡職調查環(huán)節(jié)。盡職調查可分為商業(yè)盡職調查、法務盡職調查、財務盡職調查。對于子基金來說,管理人或基金財務報表相對簡單,較少涉及財務盡職調查,通常均為商業(yè)盡職調查。投資團隊或第三方盡調團隊根據收集的材料和訪談情況,總結投資亮點,歸納投資風險,最終形成投資建議,并出具《盡職調查報告》。
投資決策和LPA溝通簽署
通過盡職調查的子基金應由相關人員組織召開投決會,對擬投資子基金做出最終的投資決策。投決會設若干投決會委員,委員根據各個母基金實際情況由內部管理團隊成員或者外部專家構成。政府引導基金通常需要依據其引導基金的《管理辦法》召集管理部門(如:政府、財政、發(fā)展改革委、科技等部門)負責人共同對擬投資子基金進行決策。通常過半數委員同意后即可進行投資。投決會上會形成《投決報告》和《投決會議紀要》記錄各位委員對于子基金的重點關注的指標和情況,這也是后期LPA溝通時一個主要依據。通過投決會即可進入LPA溝通簽署環(huán)節(jié)。主要對LPA初稿中權利義務、子基金投決會席位或觀察員席位、關鍵人鎖定等細節(jié)條款進行溝通和確定。經雙方法務部門確認后,即可進行LPA簽署并完成最后繳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