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國泰君安發(fā)布研究報告稱,半導體作為科技產業(yè)的“能源”,是“芯時代”的兵家必爭之地。中國大陸在全球價值鏈中占比僅11%,與32%的需求形成明顯錯配。逆全球化背景下,需要沿著底線思維,一條路是低端自主,國產替代突圍,在光刻機、沉積設備等領域實現“能用就行”;另一條路是充分發(fā)揮在先進封裝和芯粒(chiplet)方面的技術,爭取全球價值鏈中的話語權,尋求打造去美國化的供應鏈體系。宏觀“芯時代”浪潮已經席卷而來。國泰君安主要觀點如下:從半導體到宏觀經濟1)從產業(yè)鏈講起:半導體是科技產業(yè)的“能源”。半導體的產業(yè)鏈與老能源非常相似,兩者分別是新老經濟的最上游,特點是:“高付出、低依賴”。“低依賴”體現在半導體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yè),其價值鏈中設計環(huán)節(jié)就占六成左右(EDA、IP、芯片設計),原材料僅占5%(二氧化硅),因此相較于老能源,半導體更像是一個技術資源品,而非自然資源品,特點是可持續(xù)、可迭代?!案吒冻觥斌w現在半導體下游是廣泛的新經濟行業(yè),如:3C產品(手機26%、電腦19%、消費電子10%)、ICT基礎設施24%(5G基站、數據中心)、高端裝備12%(醫(yī)療器械、儀器儀表)、汽車10%。2)未來,泛半導體行業(yè)對GDP貢獻度將達到一半。我們將半導體產業(yè)及其下游定義為“泛半導體行業(yè)”,當前全產業(yè)鏈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7.1%(作為對比,“泛能源行業(yè)”產值占比剛好也是17%)。我們可以把半導體理解為大數據時代的“能源”,未來將以數據化、智能化的方式滲透到所有行業(yè)中,為經濟提供新的引擎。泛半導體產業(yè)對GDP同比貢獻率從2015年的13.6%飆升至2022年的39.5%,需要注意的是過去兩年尚處于半導體產業(yè)的下行周期,未來幾年泛半導體產業(yè)對經濟增長貢獻度有望達到一半。全球視野下的半導體價值鏈1)全球半導體需求結構:中國三成,加速提升。我國近幾年新經濟加速發(fā)展,半導體需求占比從2014年的21%升至目前的32%;美洲半導體需求份額整體維持穩(wěn)定,在20%附近徘徊,近期有所上升;歐洲、日本和亞太其他地區(qū)需求端份額逐步下行。另一個維度來看,從2015年至今,僅中美兩國半導體需求年均維持兩位數增長(中國11.8%、美國10.9%),是主要的邊際貢獻。2)半導體是一個全球分工極其細化的行業(yè),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芯片設計→芯片制造→封裝測試。其中,美國在EDA、IP、邏輯芯片設計環(huán)節(jié)一家獨大;韓國則擅長儲存芯片的設計,也是其手機行業(yè)發(fā)達的原因;日本和歐洲在DAO和設備制造環(huán)節(jié)有一定的優(yōu)勢;中國臺灣在晶圓制造方面有一席之地,中國大陸則擅長封裝測試。全價值鏈角度來看,中國大陸僅占11%,與32%的需求形成明顯的錯配,美日韓占據主導。3)分化的國際分工也帶來了“中國芯”問題。其一,我國芯片貿易逆差非常嚴重,進口總額常年維持在出口的三倍以上,這是供需錯配的核心體現;其二,我國出口芯片均價遠低于進口,說明我國高端芯片產能較弱。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們需要沿著底線思維,一條路是低端自主,國產替代突圍,在光刻機、沉積設備等領域實現“能用就行”;另一條路是充分發(fā)揮在先進封裝和芯粒(chiplet)方面的技術,爭取全球價值鏈中的話語權,尋求打造去美國化的供應鏈體系。兩者本質上是對于效率和安全的權衡。更重要的是,迎接宏觀“芯時代”。全球半導體已經行至下行周期的尾部,我國正站在新周期的起點。其一,我國電子行業(yè)的資產負債率同比已經出現回升,意味著新一輪債務周期正在開啟,考慮到其資產負債率處于歷史最低水位(54.3%),未來加杠桿的空間極大;其二,過去兩年下行周期中,我國電子行業(yè)的產能利用率已基本觸底,目前需求已經回暖,產能利用率的回升將帶動新一輪產能周期開啟。更重要的是,2022年的泛能源產業(yè)對GDP同比貢獻率達到歷史新低的10%,而泛半導體產業(yè)貢獻則達到了歷史新高的40%,兩者的極致分化預示著一個宏觀“芯時代”正在來臨。本文源自智通財經網
國泰君安:全球半導體已行至下行周期尾部 宏觀“芯時代”浪潮已席卷而來
作者:金融界 來源: 頭條號
100609/28
100609/28
智通財經APP獲悉,國泰君安發(fā)布研究報告稱,半導體作為科技產業(yè)的“能源”,是“芯時代”的兵家必爭之地。中國大陸在全球價值鏈中占比僅11%,與32%的需求形成明顯錯配。逆全球化背景下,需要沿著底線思維,一條路是低端自主,國產替代突圍,在光刻機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公開信息,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信息僅供參考,不作為交易和服務的根據。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聯系電話 010-57193596,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