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金衛(wèi)7月16日,欣旺達低開震蕩走勢,盤中一度跌超2%,截止收盤,欣旺達報于16.1元,跌幅1.8%,總市值為299.8億,市值跌破了300億。7月15日晚,欣旺達發(fā)布公告,宣布將分拆所屬子公司欣旺達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欣旺達動力”)至深交所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分拆完成后,公司仍將控股欣旺達動力。作為鋰電池龍頭之一,欣旺達的市值一度達到千億,不過這兩年股價跌跌不休,自2021年底54元高點跌下來,跌幅達到70%,縮水700多億,這時欣旺達分拆子公司上市,究竟為何?
對于分拆子公司上市的原因,欣旺達在公告中稱,通過本次分拆,欣旺達動力作為欣旺達獨立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研發(fā)、生產和銷售的平臺將實現(xiàn)獨立上市,并通過上市融資增強資金實力,提升動力電池業(yè)務的綜合競爭力。欣旺達還稱,公司其他業(yè)務板塊與欣旺達動力之間保持較高的獨立性,分拆完成后欣旺達仍將維持對其的控股權,不會對公司其他業(yè)務板塊的持續(xù)經營運作構成實質性影響。近來,欣旺達動力頻頻獲得各類融資,自2022年至今的一年半時間里,欣動力共完成三輪融資,總計金額超100億元,其中,2022年初,欣旺達動力獲24.3億元融資,參與方包括天津和諧海河股權投資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江蘇車和家汽車有限公司(即理想汽車)、Sky Top LLC等19 家企業(yè)。6月21日,欣旺達公告稱,無錫國壽、中銀資產、建信領航、重慶制造等8家企業(yè)向其子公司欣旺達動力合計出資16.5億元,認購4.33億元新增注冊資本,對應完成后合計4.64%股權,據此計算,欣動力本次融資投后估值達355億。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是,欣旺達的總市值不過300億,但子公司的估值卻達到355億。有股民總結說:本來就只有300億市值!拆分一下變成600億了!當然,最終市場給予欣旺達達動力多少估值,還有待時間來驗證。
欣旺達跌跌不休的走勢,背后原因:一方面可能與新能源板塊整體退潮有關,另一方面欣旺達業(yè)績沒有超預期的表現(xiàn)。2020年至2022年,欣旺達的營收分別為296.9億、373.6億、521.6億,但同期凈利潤分別為8.02億、9.16億、10.64億。欣旺達的凈利潤增長一般,而毛利率卻出現(xiàn)下滑現(xiàn)象,2022年,欣旺達的毛利率只有13.8%。在機構持倉方面,今年一季度持倉機構為34家,較2022年底持倉機構大幅減少,另外,基金大量減倉,或是公司股價持續(xù)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近幾年,欣旺達向動力電池領域轉型,寄望在新能源大潮中切一份蛋糕。據中汽協(xié)數據,2023年上半年,在國內動力電池企業(yè)裝車量排名中,欣旺達位列第6位,裝車量3.74GWh,占比2.46%。2022年,欣旺達動力電池出貨量達到12.11GWh,位列國內三元電池裝機量前三、總裝機量前五。從2022年收入結構上看,消費類電池業(yè)務仍是欣旺達的第一大業(yè)務,營收占比為61.38%,動力電池業(yè)務占營收比重為24.32%。根據一季報顯示,欣旺達2023年一季度凈利虧損1.65億元,去年同期凈利9492.32萬元,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動力電池板塊拖累。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2022年,欣旺達動力總資產分別為43.7億元、90.4億元和340億元,凈資產分別為9.8億元、18.8億元和116億元,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7.57%、79.2%和65.9%。由于動力電池行業(yè)投入巨大,再疊加應收賬款賬期長等特點,欣旺達動力也需要不斷補充流動資金。如欣旺達所言,分拆上市的目的之一是通過上市融資增強資金實力。對欣旺達有何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

分拆子公司虧損28億
資料顯示:欣旺達主營業(yè)務為鋰離子電池研發(fā)制造業(yè)務。欣旺達成立于1997年,最初是通過給康佳、飛利浦、海爾以及NEC提供小型鋰電池, 2011年,欣旺達在深交所上市,近幾年,欣旺達開始進入到新能源動力電池領域。目前,欣旺達現(xiàn)已經形成了以消費類電池業(yè)務、動力電池業(yè)務、儲能系統(tǒng)類業(yè)務為主的三大業(yè)務,按2022年財報來看,消費類電池占比依然是第一大主業(yè),占比61%、動力電池占比約24%左右。這次欣旺達分拆的子公司欣旺達動力,則屬于動力電池板塊。資料顯示:欣旺達的注冊資本為95.24億元,是一家集電芯、模組、BMS和PACK產銷研于一體的全球領先的綜合性新能源科技企業(yè),致力于為新能源行業(yè)提供具有競爭力、場景化的動力電池解決方案及儲能電芯。目前,欣旺達動力已獲得海內外眾多知名客戶認可,實現(xiàn)了為全球一流車企批量供貨。不過,欣旺達動力至今還處于虧損狀態(tài)。根據欣旺達公告,2020年至2022年,欣旺達動力實現(xiàn)營收分別為4.3億、29.6億、129.2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億、-10.5億、-10.9億,三年合計虧損28.4億。公告稱,欣旺達2022 年度合并報表中按權益享有的欣旺達動力的凈利潤占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比重為-51.41%。欣旺達動力,以一己之力拖累了欣旺達的利潤。如果扣除按權益享有的欣旺達動力的凈利潤后,欣旺達的凈利潤會達到15.09億元、18.53億元、16.11億元。
對于分拆子公司上市的原因,欣旺達在公告中稱,通過本次分拆,欣旺達動力作為欣旺達獨立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研發(fā)、生產和銷售的平臺將實現(xiàn)獨立上市,并通過上市融資增強資金實力,提升動力電池業(yè)務的綜合競爭力。欣旺達還稱,公司其他業(yè)務板塊與欣旺達動力之間保持較高的獨立性,分拆完成后欣旺達仍將維持對其的控股權,不會對公司其他業(yè)務板塊的持續(xù)經營運作構成實質性影響。近來,欣旺達動力頻頻獲得各類融資,自2022年至今的一年半時間里,欣動力共完成三輪融資,總計金額超100億元,其中,2022年初,欣旺達動力獲24.3億元融資,參與方包括天津和諧海河股權投資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江蘇車和家汽車有限公司(即理想汽車)、Sky Top LLC等19 家企業(yè)。6月21日,欣旺達公告稱,無錫國壽、中銀資產、建信領航、重慶制造等8家企業(yè)向其子公司欣旺達動力合計出資16.5億元,認購4.33億元新增注冊資本,對應完成后合計4.64%股權,據此計算,欣動力本次融資投后估值達355億。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是,欣旺達的總市值不過300億,但子公司的估值卻達到355億。有股民總結說:本來就只有300億市值!拆分一下變成600億了!當然,最終市場給予欣旺達達動力多少估值,還有待時間來驗證。欣旺達最高縮水700億
這兩年,欣旺達的表現(xiàn)有些不佳,體現(xiàn)在公司股價上,則是持續(xù)縮水。目前,欣旺達的股價低迷,長期徘徊在15元左右。2011年11月,欣旺達的高點為54.8元,總市值達到1019億,如今不到300億,相當于蒸發(fā)了700多億。
欣旺達跌跌不休的走勢,背后原因:一方面可能與新能源板塊整體退潮有關,另一方面欣旺達業(yè)績沒有超預期的表現(xiàn)。2020年至2022年,欣旺達的營收分別為296.9億、373.6億、521.6億,但同期凈利潤分別為8.02億、9.16億、10.64億。欣旺達的凈利潤增長一般,而毛利率卻出現(xiàn)下滑現(xiàn)象,2022年,欣旺達的毛利率只有13.8%。在機構持倉方面,今年一季度持倉機構為34家,較2022年底持倉機構大幅減少,另外,基金大量減倉,或是公司股價持續(xù)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近幾年,欣旺達向動力電池領域轉型,寄望在新能源大潮中切一份蛋糕。據中汽協(xié)數據,2023年上半年,在國內動力電池企業(yè)裝車量排名中,欣旺達位列第6位,裝車量3.74GWh,占比2.46%。2022年,欣旺達動力電池出貨量達到12.11GWh,位列國內三元電池裝機量前三、總裝機量前五。從2022年收入結構上看,消費類電池業(yè)務仍是欣旺達的第一大業(yè)務,營收占比為61.38%,動力電池業(yè)務占營收比重為24.32%。根據一季報顯示,欣旺達2023年一季度凈利虧損1.65億元,去年同期凈利9492.32萬元,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動力電池板塊拖累。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2022年,欣旺達動力總資產分別為43.7億元、90.4億元和340億元,凈資產分別為9.8億元、18.8億元和116億元,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7.57%、79.2%和65.9%。由于動力電池行業(yè)投入巨大,再疊加應收賬款賬期長等特點,欣旺達動力也需要不斷補充流動資金。如欣旺達所言,分拆上市的目的之一是通過上市融資增強資金實力。對欣旺達有何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

56608/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