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周圍的大部分人,可能都會自認為自己很懂財富管理吧,他們會想:我現(xiàn)在還沒能通過管理財富,獲得大錢實現(xiàn)財務自由,成為像巴菲特一樣的投資家,唯一的原因就是因為目前手上的錢不夠多。希望如此吧!問題是,像上面一樣野心和自信都爆棚的朋友,什么時候手頭上的錢才能夠多,去實現(xiàn)他們的巴菲特夢呢?
今日的中國,大部分人在35歲時,已然失去了繼續(xù)奮斗的決心、忍耐和堅持。他們認為他們盡力了,不是他們不愿努力,而是這個時代沒有給予他們繼續(xù)努力的機會......2000年出生的孩子們,看到很多大他們10-20歲前輩們的無奈和躺平,在步入大學后不久,就認識到了社會的殘酷。這些孩子們的父母,手握著中國5000年來最好的資源、財富和機會,可他們的孩子,相對于80年代、90年代的大學生,顯得格外的早熟和焦慮。為了不步這些過早衰敗的前輩的后塵,本應該是我們國家最有朝氣和夢想的年輕人,紛紛選擇了考公務員、當教師和進央企。穩(wěn)定,才是他們中大多數(shù)人的頭等大事。誠然,對于父母早已實現(xiàn)了財務自由的大學生來講,進到一個安穩(wěn)體面的工作環(huán)境,如公務員、教師和央企,為的不是升遷和賺錢,而是讓父母和自己感覺拿得出手。錢,只要自己不亂花,在父母的安排下,幾輩子都夠。請記住這里的前提,不亂花。在本書的后面,我會不厭其煩的提及這個詞,并在不同的章節(jié),從不同的出發(fā)點和角度,展開詳細的探討。但是對于那些父母自己都朝不保夕的大學生們,安穩(wěn)體面的工作環(huán)境是最好的選擇嗎?也許,當這樣的大學畢業(yè)生拼盡一切走上夢寐以求的崗位時,他們?nèi)松慕K點,還比不上跟他們一樣獲得了這些崗位的富家子弟的起點。我在國內(nèi)很多大學,給以財經(jīng)、金融專業(yè)為主的學生們講授特許公認會計師課程,或是給更多不同專業(yè)的學生描述不同職業(yè)和職業(yè)選擇時,經(jīng)常會問他們:你們考公、當教師、進央企的目的是什么?他們大部分人的回答,不是讓父母感到安心,而是希望工作穩(wěn)定,能夠?qū)崿F(xiàn)財務自由。有多少公務員、教師和央企員工能夠?qū)崿F(xiàn)財務自由?更何況,什么叫財務自由?不同人給出的答案并不一樣。去自由幸福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如何自由?如何幸福?這也是本書探討的內(nèi)容。如果,我們把公務員之類的穩(wěn)定工作在大部分人眼里的正常最高境界,定義為從大約45歲起,一直到生命結束,可以每月拿到按照現(xiàn)在的中國貨幣購買力計算約3萬元人民幣(除特別提及,本書中的元默認為就是人民幣的單位)的薪水。那么,從事公務員類的穩(wěn)定工作,絕對不是最佳的選擇。暫且不討論公務員類的工作到底安不安穩(wěn)?就算絕對安穩(wěn),我國的絕大部分公務員,年齡達到45歲時,工資是達不到每月3萬元的。能達到這一標準的公務員的數(shù)量,在他們所在的地區(qū)的公務員中的比例,很難超過有1,000萬凈資產(chǎn)的非公務員類人員在整個地區(qū)的人口中的比例。簡單的講,成為一個能夠不斷獲得提升機會的公務員,不比成為一個有些小錢的專業(yè)人士或老板容易。如果你能在45歲以前獲得1,000萬的凈資產(chǎn),假設這些資產(chǎn)全部是存款或低風險的投資,在不使用本金的前提下,你每年可以支配的現(xiàn)金收益不會低過40萬元。即:除了每月的3萬“固定工資”,還有年底的4萬“年終獎”。請注意,從45歲開始,你不需要再去看誰的臉色,也不需要朝九晚五,就算你的資產(chǎn)中沒有自有住房,你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其他主動收入,3萬元,也能讓你和你的家人在一線城市過得比較正常。要保持在一線城市的這種正常生活狀態(tài)的前提是:你在各個方面的欲望都不會太大,雖然你不算窘迫,但是你需要精打細算,從從容容的去過自由自在的生活。當然,還至少有一個前提:你不會因為嫌自己的收益太低,而投了類似于恒大財富這樣曾經(jīng)看起來絕對可靠的高收益投資。因為一旦你的本金丟失,你本已從容不迫的整個人生,將翻天覆地。再來看看我們周圍的人。很多人,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代,莫名其妙的,就能在40歲或之前獲得1,000萬的凈資產(chǎn)或更多??墒?,他們依然很迷茫。他們處于無休止的焦慮和追逐之中,他們擔心趕不上下一個機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沒能贏在起跑線上......其實,他們最應該擔心的,應該是如何保住自己的財富的購買力?如何不讓自己和下一代稀里糊涂的丟光了本金?如何在發(fā)生極端情況時,家族的本金不會受到較大的損失?......可惜,對于這些,已有1,000萬凈資產(chǎn)的幸運或小成人士中的大部分,來不及想或是不會想。甚至,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已有了1,000萬可以去更好自由配置的凈資產(chǎn)。甚或,他們中的某些人,根本就分不清自己的資產(chǎn)和凈資產(chǎn)?寫這部書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大部分自以為很懂理財?shù)膰?,能夠去認真、系統(tǒng)、深入的看待和思考一下上面的場景和問題。能夠傳承的財富,必須戰(zhàn)勝周期且可以自由流動。本書中的話題和探討,源自我在中國最近十幾年的商業(yè)和金融一線,目睹身邊不斷發(fā)生的“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后的感悟。我受過中國和英美法律、財務、金融以及工程方面的系統(tǒng)訓練,經(jīng)常往返于中國和新加坡,對國內(nèi)的、國外的,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的,在長期的學習和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看法。當然,這些看法中的很多,可能難免偏激或不足,也請大家多提意見、協(xié)助指正,讓我能繼續(xù)進步。無論如何,這本書及其之后的更新版,我會盡我所能,讓其視野、工具、思想和操作,既是緊跟時代發(fā)展、彰顯中國特色的,也是跨越五千年、著眼于全世界的。
我們有自己的中國特色,我們也在不斷汲取和融入世界。畢竟,對于財富和傳承,“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哪里的資金和機會更多,哪里的安定和傳承更久,哪里就會聚集財富的管理與傳承,成為這個星球上財富的高地。

